红寺堡区的历史(红寺堡的古往今来)
红寺堡历史
红寺堡此名自明朝便有之,为当时的屯军之地,据当地县志记载:红寺堡,东南至韦州七十里,西南至鸣沙七十里。
正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507年由郑廉建筑而成,其后朝代迭更所属之地几经更改,在民国时期被盐池县所辖称之为第六乡,所管辖范围东至王户台,南临徐冰水,西接东岭,北到滚泉,所占面积600平方公里。
解放后连同其周边乡镇共同归同心县管辖,然其所属地区条件恶劣,辖区人民生活也不尽如意,因新中国成立虽略有改善,但人民生活也未达富裕之列。
始于公元1996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夏扬黄灌溉工程正式奠基,从此红寺堡地区开始走向富裕繁荣之路,1998年开发区成立开始生态移民工程,截止2005年其辖区内的水利工程全部建好,可谓是:
昔日荒漠化绿洲,如今再见红寺堡。
往日贫穷已尽去,只留繁华在此地。
如今的红寺堡已经成长为一个中国最大的扬黄扶贫移民开发区,其常驻居民达20余万人,耕地面积31.64万亩。真正的成为宁夏地区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