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背影的主要内容概括(朱自清《背影》描写对父亲深切的怀念)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2 08:50:12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5年。它讲述了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读书时,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作者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爬下的背影,那是一种深沉而无言的父爱。文章通过对父亲背影的反复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儿子离家求学,父亲送他上路的故事。这篇文章读来虽简单,但却充满了深情和思考,让人不禁感慨人生的无常和亲情的珍贵。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对父亲送儿子的描写,表现了父亲深沉的爱和对儿子的牵挂。他在送别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叮嘱儿子要好好学习,不要贪玩,不要受苦,不要受委屈。这样的细致关怀,让人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爱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同时,文章中也表现了父亲为了儿子的幸福而做出的牺牲。在送别的时候,父亲为了不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泪水,特意转身走开,背影逐渐远去。这样的细节,反映了父亲为了儿子的未来而默默地承受着痛苦和牵挂。

最后,文章以“回首”为结尾,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无限思念和感激之情。作者在回忆过去的时候,发现自己对父亲的关爱和疼爱是那样的深刻,而父亲的背影也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记忆。

朱自清的代表作品有以下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家、教育家和文论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优美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思想深度和历史价值。他的代表作品包括:

1.散文集:《荷塘月色》、《背影》、《春》、《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2.小说:《南腔北调集》、《春潮》等。

3.文论:《中国小说史略》、《文心雕龙钩沉》、《文艺的前途与任务》等。

4.译著:《威廉·莎士比亚》(合作翻译)。

其中,《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作品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他的文论作品也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自清个人简介

朱自清,中国现代作家。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6年中学毕业后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诗》月刊,倡导新诗。次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4年,诗文集《踪迹》出版。1925年,应清华大学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

三·一八惨案后,他撰写《执政府大屠杀记》等文章,声讨军阀政府暴行。1928年,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1930年,代理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次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数国,著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1932年归国,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二·九运动中,他同学生一道上街游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校南迁,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托主编《闻一多全集》。同时,积极参加各项民主活动。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1岁。所作《背影》《荷塘月色》书籍,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自清全集》出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