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子来历和文化内涵,你知道多少?
“好吃不过饺子”
饺子相传起源于东汉时期起,当时叫“角子”,原名“娇耳”,由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而来,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啦
自那时起,每年的初一,全国上下,无论贫富贵贱,都会做饺子吃。饺子一般在大年三十12点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开始吃,这时正是农历初一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预示着辞旧迎新,吉祥如意。
还有这样一个说法: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着吃。
总之,饺子有很多美好的寓意:
包饺子寓意喜庆吉祥,幸福美好,煮饺子寓意奔腾向前,蒸蒸日上,吃饺子寓意阖家欢乐,团圆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