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弹棉花什么意思(古人赚钱职业之一,弹棉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4 13:02:49    

阳春正暖,柳絮纷飞,不禁想起江湖上失传已久的绝技—弹棉花,这个曾经维持千万人生计的行当。

古语云,木棉有草木二种,江南多有之,熟时其皮四裂,其中绽出如棉。缉其花,可以为布,可以代絮丝,必以弓弹之,方能合用,则弹棉花一术,亦有补民生者。

民间俗语说,弹棉花的没被盖,这和“搬砖的没房住”异曲同工,道尽了劳苦大众的无奈。可谓: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旧时代的弹棉花很讲究技术的,但是行头却是相当简单。一张棉花弓,一个榔头,一个带把手的圆木头盖,再加一条长竹篾,就可以吆喝开张啦。

弹花弓是弹花匠的工具,很重要,也是手艺人最重视的。就如台球运动者选球杆一样。弹花弓约长1.7米,大概一人长短,都传最讲究的是用香椿木做成,《逍遥游》中对“百木之王”有言“南海有棠,其名为椿”,高寿代称。弓弦则用牛皮线子,最好是牛脊背上的皮割线做成。

一分价钱一分货,没有钱买好的只能说便宜的弹花弓的好。所以当时弹花匠们会一再说,弹筋一般是用牛筋或蚕丝做成的,牛筋不好找,蚕丝就被夸成了最结实和最有韧性的东西了。至于是真是假可以自己去比较。


榔头是弹棉花的另一个重要的工具,用枣木做成,大约30公分,蜂腰,沉重。操作时,竹篾铺在门板上,放上棉花,身背弓弦,弦朝怀里,弯腰使弦贴近棉花,右手持榔头弹打弓弦,跳动起伏的弓弦使棉花蓬松起来,弹好后用竹篾将棉花卷成一筒。将弹好的棉花续到被褥里,厚实温暖,很贴人心。因为机械化、信息化了,现在基本见不到弹棉花的场景了,在前几年郭达主演的《举起手来》这部电影里可以看到这一古老的手艺,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说完工具了,接下来该好好说说使用的人-弹花匠了。不要小看这套小手艺,那是要拜师学艺的,没有随随便便就会的。只有出师了才能营业,没有认师做过学徒的被称为“捐班”,不是正途,可以营业但要接受同行的“盘道”。


要想踏入某个行业谋生就要接受这些挑战或者刁难。人家会问你行业的祖师,认谁做的老师,学徒几年,如果对答无误,彼此寒暄客气,互称师兄师弟,很少有师姐师妹。和现在读研读博的一样,都会问下出自哪个师门,以此来判断交往与否及深浅。

如果回答不对,没有办法,你会被卸下行头拿走。对于那边走街串巷的溜乡弹花匠,同行们会戴着有色眼镜观瞧,从背弓弦的方式断定你是不是同道中人。很神奇的。按行规,匠人应该右肩背弓,弓弦向怀里,左手持榔头敲击弓弦,发出声音招揽顾客,否则就是“捐班”。“捐班”的知道这些秘密还得要接受灵魂三问后才能真正吃得开,你说想凭这个简单的手艺活吃饭咋就这么难呢?

以前百姓家里每到临冬前,总是会拆洗被褥,如果没钱就用旧的,可是穿用过的棉花会板结,需要进行纺弹将棉花弹松再做成棉絮。都是穷苦人家,这个需求本没有多大利润,搁不住数量庞大,就产生了以此为生的群体,还形成了产业,很是难得。

现在人们都有这个需求,弹棉花不是问题,关键在棉花。《木棉帝国》里对此讲述的很细,棉花影响的“衣食住行”里的衣,这得有多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