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关于中华大地上的那些小知识(河北保定篇-定兴县)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8:54:49    

1、定兴县,地处保定市中部,行政区划代码130626,总面积714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51.28万人。

保定市行政区划图

2、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地界,秦汉时期属范阳县,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一度更名为顺阴县,东汉置范阳国,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复置范阳县;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名遒县,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并入易县,唐代至北宋时期分属涞水、容城与易县三县,金大定六年(公元1166年)始置定兴县,取“大定兴盛”之意,元明清三代沿用;

清代为保定府定兴县(图片源自百家号/地图讲史)

建国初期属保定专区,1958年废县制,并入易县、徐水县,1961年恢复建制,1970年属保定地区,1994年保定地区与保定市合并,划归保定市代管。

3、慈云阁,原名大悲阁,因阁内有大悲佛像而得名,始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明万历年间重修并更名为慈云阁,取佛教中“贵慈如云”之意,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与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两次修缮,1957年由于道路扩建而拆除前后的附属建筑,仅慈云阁保留至今;

慈云阁为二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通高13.3米,重檐歇山顶,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为元代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慈云阁

4、义慈惠石柱,建于北齐大宁二年(公元562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通高6.65米,由柱台、柱身与柱顶石屋三部分构成,柱身刻有3400余字的《标义乡义慈惠石柱颂》,记叙了北魏时期杜洛周、葛荣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一事以及当地百姓埋葬义军将士遗骨并立柱纪念的经过;

义慈惠石柱刻文

杜洛周,高车族人,本姓吐斤氏,北魏孝昌元年(公元525年)于上谷聚众起义,反抗北魏王朝的统治,公元528年被另一位义军首领葛荣所杀(高车族属羌人的一支,是我国历史上活跃于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之一,春秋时期称“狄历”,南北朝时期北朝称“敕勒”或“高车”,南朝称“丁零”,曾一度在今新疆东部地区建立高车王国,长期与柔然交战,公元546年灭亡);

葛荣,鲜卑族人,本姓贺葛,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加入鲜于休礼的起义军,后逐渐成为义军首领,公元528年杀杜洛周并收编其部众,同年兵败被俘,被尔朱荣处死(北齐王朝的奠基人高欢早年间曾先后为杜洛周、葛荣的部将)。

义慈惠石柱

5、定兴文庙,坐落于定兴县第一实验小学院内,始建于金大定年间,后因战乱被毁,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重修,清代多次修缮,现今仅留存有大成殿;

定兴文庙大成殿

大成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庑殿顶,建筑面积176平方米。

6、定兴清真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迁至现址,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属中式伊斯兰教风格古建筑,正殿门上悬挂的“遵训无差”匾额,为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的定兴知县德成所书,1982年重修并恢复宗教活动。

定兴清真寺正殿

7、广明石塔,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高2.7米,为十三层八角形石柱,石柱下方正南面佛龛(kān)内刻有一佛像。

广明石塔

8、卧龙岗遗址,位于东落堡乡东引村,地处拒马河与易水河合流之处,为商周时期遗址,1975年发现,1984年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有石器、骨器、陶器等诸多文物。

定兴卧龙岗遗址文保碑

9、战国时期墓葬群地处定兴县与易县交界处,其中定兴县境内有墓葬六座,易县境内有七座,每座墓葬中埋葬有男性青壮年头骨2000余个,据推测应为战国时期某次战役战败者的葬身之处,具体战役已无可考。

10、燕昭王黄金台遗址位于定兴县高里乡北章村,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占地约四十亩;

定兴黄金台遗址

燕昭王元年(公元前311年),赵武灵王护送燕王质子公子职回燕国即王位,即燕昭王。燕昭王即位后筑立黄金台,拜郭隗为师,招揽天下贤士,乐毅、剧辛、邹衍、苏代等人先后投奔而来,此后励精图治二十余载,燕国逐渐强盛,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率燕、秦、韩、魏、赵五国联军伐齐,攻占齐国城池72座,攻入齐国都城临淄,燕国至此达到鼎盛时期。

燕昭王招贤纳士

11、杨继盛墓位于卧龙岗遗址西侧,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由容城县北河照村移葬于此,民国初年曾遭盗掘,“文化大革命”时期地面建筑全部被毁,仅存残碑一通,后重修;

定兴杨继盛墓

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明代著名谏臣,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生于直隶容城县,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历任兵部员外郎、诸城知县、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兵部武选司员外郎等,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因上书弹劾严嵩,而遭诬陷下狱,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遇害,明穆宗朱载坖(jì)继位后追赠为太常少卿,谥号“忠愍”(佐国逢难曰愍)。

清代绘杨继盛画像

12、高渐离,战国末期燕国人(今定兴县高里村),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高渐离与荆轲为好友,善击筑(筑,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荆轲赴秦国前,其与太子丹一同送至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秦始皇灭六国后,请高渐离去王宫击筑,为防备其复仇而命人弄瞎其双眼,高渐离遂往筑中灌铅,趁秦王不备以筑击之,不中后被处死。

高渐离击筑画像

13、据清康熙年间的《定兴县志》记载:督亢春晴、金台夕照、长安晓月、易水秋风、百楼耸翠、河阳晚渡、北海孤亭与巽(xùn)阁笼烟为著名的古定兴八景。

定兴黄金台广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