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日照 | 适度“吃谷”,生活才能锦上添花
曲祥英
近年来,“吃谷”“晒谷”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流行文化,“谷子经济”也悄然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宠,一家家谷子店,客流络绎不绝。所谓的“谷子”源于英语单词“Goods”商品的意思,主要是指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偶像等版权作品衍生出的周边产品,购买这类“谷子”商品被称为“吃谷”。
吧唧、立牌、痛包、限定周边,“谷圈”热度持续攀升,甚至催生了“拼团”“代购”等消费模式。然而,当热爱变成“氪金无度”,当“买谷”演变为“吃土”,我们是否该冷静思考,该如何理性“吃谷”?
“吃谷”不仅是消费行为,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对于Z世代而言,动漫、游戏角色不仅是虚拟形象,更是陪伴成长的精神伙伴。从《原神》《黑神话:悟空》等优秀国产游戏,到《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闹海》等国产动画,喜欢的角色从屏幕走到生活中,购买其周边产品,既是对作品的支持,也是融入圈层的“社交货币”。在小红书、微博等平台,“晒谷”“换谷”成为年轻人表达热爱的方式,形成独特的“谷圈文化”。
然而,部分商家利用这种情感需求,推出“限量”“盲盒”“捆绑销售”等营销策略,刺激冲动消费。一些年轻人为了“全图鉴”“凑套装”,不惜省吃俭用甚至借贷“吃谷”,最终陷入“钱包空空”的窘境,某平台调查显示,43%玩家曾因买谷超支。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情绪价值可以带来满额的精神动力,年轻人在“吃谷”“晒谷”中得到了精神满足。热爱本无对错,但过度消费则可能会导致不少年轻人成为“月光族”,不得不靠借贷支持生活,凭一时冲动购买的大量谷子,也有可能沦为“美丽垃圾”。真正的快乐不应以“买了多少”和“高额等价”来圈定,而是发自内心对作品的热爱和与好友共同分享时的共鸣与快乐。有位谷子达人曾这样表达了他的想法:收藏的每一个吧唧,都代表一段回忆,而不是账单上的数字。
年轻人可以通过更健康的方式来表达热爱,理性“吃谷”,量力而行,而非盲目跟风追求“样样俱到”,比如合理地规划出每月消费底线,避免超额过度消费;也可以通过闲鱼、社群等平台置换,减少浪费;自制周边、绘画、同人写作,用创意代替纯消费也是不错的选择;同时多参加漫展、主题咖啡馆等活动,体验更立体的圈层文化,在其中享受到产品创意的惊喜。
商家作为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引导健康消费。部分周边商品溢价严重,可以优化定价方案,采取分级策略,透明销售,让消费者有灵活购买的选择权。
为“热爱”发电,“吃谷”乐哉。无论是往日的追星激情还是今日盛行的“谷子文化”,都是我们对生活、对岁月热爱的一种表达形式,理性消费才是长久之道,愿每一个“吃谷人”既能享受到热爱的滋味,也能守住钱包的底线,让谷子的乐趣为生活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