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光谷创新机制选拔人工智能领域干部 干部行不行 院士企业家当考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10:31: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通讯员 胡开伟 向阳

“在人工智能领域,孵化本地企业和招商引进,哪个更关键?”“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赋能场景应用,两者应如何平衡发展?”“光谷留住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因素有哪些?”

4月14日,一场特殊的面试在武汉东湖高新区举行。

它的特殊性体现在考生对面的面试官:与传统的公务员选拔不同,此次面试对外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声通科技董事长汤敬华等10余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光谷企业家,向应考者提问、打分。

此次面试选拔的4名干部,将进入光谷的“人工智能+办公室”。报名者来自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机关、园区、街道等单位,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年龄最小的27岁。面试考题大多围绕光谷人工智能产业的实际需求展开,面试官们从企业家的视角,向考生提问如何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吸引顶尖团队扎根、构建垂直领域大模型等问题。

多位面试官直言,对这样的招聘方式感到新颖。“00后”创业者、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邴龙志说,“有了懂行的干部,企业能节省很多沟通成本,把更多精力投入研发。”武汉理工数传董事长刘永坚谈到,“这种干部遴选模式很新颖,让企业家来选服务员,能够真正体现政府为企业发展用心用力用情。”传神语联董事长何恩培表示,“让企业选主管部门的服务团队,让我们看到了光谷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决心,我也更有信心在这里打造国际领先的大模型。”

多位应考者则表示,让专家、企业家出题,对他们懂政策、懂产业、懂创新、懂服务提出了极大考验,也让他们能更适应今后的工作,更好服务企业,加快壮大光谷的人工智能产业。

武汉超擎数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春峰认为,让人才评价从考场延伸到产业一线,既确保了选拔标准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也搭建了政府与市场双向赋能的桥梁,这种“问需于企、取智于企”的机制创新值得推广。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风起云涌。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光谷筹建“人工智能+办公室”,将系统推进光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从场景落地到生态构建的全链条支持。此次通过选拔的干部将尽快上岗,主动对接企业需求,推动政策免申即享、场景揭榜对接、融资绿色通道等机制落地,把“店小二”服务送到企业家门口。

目前,光谷已聚集5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已初步实现从芯片到算力、从大模型到应用的全产业链条,产业规模达450亿元。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