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全链条治理涉企收费
本报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各类主体在向企业提供服务过程中的收费,是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意见》已于近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牛育斌表示,与以往相比,《意见》重点任务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明确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完善评估审核,守好“第一道门”;事中加强常态化宣传解读和跟踪监测,及时“把脉问诊”;事后完善问题线索的收集和处理机制,形成对涉企收费的全过程闭环监管。
建立收费清单
《意见》指出,将对涉企收费问题进行全链条治理,并在事前建立目录清单、完善评估审核。
《中国经营报》记者询问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如何面对过多的涉企收费问题”时,他表示:“可以通过12315等平台进行举报、核查,通常7个工作日内会回馈给我们企业。”对于实践中,中小企业负责人是否会真正拨打平台举报电话,该人士表示很犹豫。
这是企业在涉企收费上普遍遭遇的窘境,近年来,政府部门也将清理涉企收费作为常态化工作的内容之一。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
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还会同多个部门设置了收费问题线索收集和处理机制。牛育斌介绍,目前有的收费主体利用强势地位或信息优势将本应由自身承担的成本通过收费的方式转嫁给企业,有的借助行政权力和影响力“搭车收费”,有的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置不合理收费项目或收费过高。“这些违规收费行为增加了企业成本、加重了企业经营负担。”
针对一些政府部门及下属单位自主设立的收费项目公开透明度不够,服务内容不清晰、服务标准不明确、收费标准不合理等问题。《意见》提出,目录清单中要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收费水平等基本信息。
牛育斌向记者表示,此举将确保企业能够清晰理解每一个收费项目的具体情况,一目了然地知晓自己应缴纳的费用,有效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违规收费行为,让企业明明白白缴费。
这些举措也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最近两年来,贷款利率不断下降,对中小企业以及所有的中国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我们能减少开支成本。”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
涉企违规整顿持续进行
事实上,对于涉企收费整顿工作已开展多年。
根据财政部税政司副司长郭垂平公布的一组数据,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清理、降标、规范、治乱等方式,加强涉企收费治理,减轻经营主体负担。2013年以来,中央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由185项减少至50项,减少幅度73%,其中,涉企收费由106项减少至32项,减少幅度70%;政府性基金由30项减少至20项,减少幅度33%。
近年来,财政部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检查。
2021年,财政部对各地落实中央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政策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2022年,财政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2023年和2024年,财政部持续组织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重点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以及重点领域违规收费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
牛育斌总结,《意见》还加强了源头治理,针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违规收费多发领域,规范行业管理,推进行业改革,同时完善涉企收费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
(编辑:朱会珊 审核:杜丽娟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