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历史人物是谁?你了解过吗?
刘禅
乐不思蜀的故事让刘禅成为后人的笑话。其实,要想真正读懂这个故事,就必须搞明白故事中的一个关键人物,此人就是原蜀汉大臣郤正。
郤正是谁?
郤正的老家在河南尹偃师县(今河南省偃师市)。他的爷爷郤俭在汉灵帝末年担任益州刺史。
郤俭为官如何呢?
据《三国志》,郤俭不是一个好官,在益州闹得民怨沸腾。所以朝廷任命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去收拿郤俭治罪。结果还没等刘焉收拿郤俭,郤俭就被蜀地的黄巾军所杀。这时候正赶上天下大乱,郤正的父亲郤揖只能留在蜀地。后来,孟达(刘备手下的将领)投降曹魏之后,郤揖也跟着投降了,而且,在曹魏官居中书令史。
郤揖走后,郤正在蜀汉的情况怎么样呢?
郤正
《三国志·郤正传》记载:“自在内职,与宦人黄皓比屋周旋,经三十年,皓从微至贵,操弄威权,正(郤正)既不为皓所爱,亦不为皓所憎,是以官不过六百石,而免于忧患。”
黄皓是刘禅宠信的宦官,他对郤正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蜀汉朝廷对他的态度。因为郤正是郤俭的孙子,又是叛将的儿子,蜀汉朝廷对郤正的态度可以说是不冷不热,没给他太大的官职,但也没打压他。
蜀汉灭亡后,郤正的情况如何呢?
据《三国志·郤正传》,蜀汉灭亡之后,刘禅到了洛阳。这时候,跟随刘禅的只有郤正和张通。刘禅依赖郤正的引导,在洛阳的举止礼节没有出现偏差。这时,他才感慨知道郤正的忠心太晚了,由此非常信任郤正。
乐不思蜀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据《汉晋春秋》:晋王司马昭宴请刘禅,其间有蜀技表演,“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刘禅)喜笑自若”。
司马昭
他日,晋王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答:“此间乐,不思蜀。”
《汉晋春秋》之后记载,“郤正闻之,求见禅(刘禅)”,并对刘禅讲:“晋王(司马昭)之后要是再这么问,您就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说完后,就把眼睛闭上。”
这里面有个问题,郤正见刘禅时,司马昭是否在场?
司马昭不可能在场。为什么?
一个简单的常识是如果司马昭在场,刘禅是不敢和郤正谈这事的。
下次司马昭又问时,刘禅是怎么做的呢?
据《汉晋春秋》,司马昭复问,刘禅按照郤正说的做了,司马昭说:“何乃似郤正语邪!”刘禅惊视司马昭说:“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诚如尊命”什么意思?
诚:确实。如:就像。尊:指的是晋王司马昭。命:命令、安排。诚如遵命的意思是确实就像晋王您安排的那样。
什么事是晋王司马昭安排的呢?
郤正教刘禅说的那番话就是司马昭安排郤正做的,就想测试一下刘禅会不会照着做。郤正就是司马昭安排在刘禅身边的卧底。
咱们回过头来看。郤正很可能早就投靠曹魏了,且一直潜伏在蜀汉内部。蜀汉灭亡之后,他没有马上暴露身份,而是以原蜀汉大臣的身份跟着刘禅来洛阳,骗取刘禅的信任,随时将刘禅的情况向司马昭汇报。
洛阳
司马昭宴请刘禅,安排蜀地的节目表演,就是在试探刘禅是不是还想着回蜀地当皇帝。可是,刘禅一直在装,在掩饰自己。司马昭还是不放心,就和郤正一起设了一个局,让郤正去教刘禅说一番怀念蜀地的话,就看刘禅会不会照着做。结果,下次会面时,刘禅真的照着做了。司马昭明示刘禅,这话是郤正所教。刘禅如梦方醒。他这才知道,原来郤正是司马昭的人。刘禅吓坏了,惊恐地看着司马昭,说了四个字:“诚如遵命。”
周围的人笑话刘禅,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这其中的玄机。而司马昭把郤正的真实身份告诉刘禅,是要警示他:现在已经没有什么人是真正地忠于你,不要再做皇帝梦了;否则,对你不客气。
郤正后来怎么样了呢?
《三国志·郤正传》记载:“时论嘉之。赐爵关内侯。泰始中,除安阳令,迁巴西太守。”说的是郤正在司马昭那边被封侯了,后来在西晋当了官。
那么,乐不思蜀的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刘备在时,刘禅依赖刘备;诸葛亮时期,刘禅依赖诸葛亮;后来,刘禅依赖蒋琬、费祎、姜维。多年以来,刘禅养成了一个习惯,许多刘禅信任的人往往比他高明。他很容易按照其信任的人所提出的方案去做,而很少去思考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其实,刘禅只要认真分析就会明白,司马昭是不可能放他回蜀地的,说了郤正教的话等于给自己找麻烦。可是,多年的习惯让刘禅没有想那么多,他信任郤正,并认为郤正比自己高明,所以就按照郤正的话去做了。
三国的历史是一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百科全书,郤正就是三国中间谍的成功代表。乐不思蜀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一部古代的谍战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