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惠“春风”吹出田野“丰收账”
眼下,春耕生产陆续展开。云南省税务部门密切关注春耕备耕的各个环节,走进田间地头“送政策”、了解需求,为农户和涉农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通过税惠政策的“春风”,温暖了广袤的田野,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服务先行,夯牢春耕“压舱石”
春日的暖阳下,在普洱市西盟县的一家农资服务中心仓库内外一派繁忙景象。货架上玉米、水稻等种子分类陈列,仓库内堆满优质化肥。负责人许丽琼正在税惠服务团队工作人员的辅导下,熟练地操作新电子税局开票系统。“税务干部提前梳理农资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减免政策,去年帮我们减免增值税3万多元。这些钱我们今年又投进春耕备货,现在有100多吨的库存,周边乡镇需求都能满足!”从事农资销售十余年的许丽琼,以“试种+定制”的模式,免费提供种子试种后再推广销售。在她看来,税务部门的服务如同“及时雨”。“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有问题随时响应,我们发展底气更足了。”
为助力农资企业抢抓农时,云南税务部门建立全周期服务机制,在发票保障、智能办税、政策答疑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农资企业轻装上阵。仅去年10月以来,该农资服务中心便投入160万元储备春耕物资,税惠支持让服务中心资金链更稳健,助力当地春耕备耕更有底气。
政策助力,织密春耕“保障网”
昭通市昭阳区大山包镇老林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翻地、施肥、播种的农忙场景与税务干部的藏蓝色身影相映成趣。昭阳区荞丰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负责人赵发燕,捧着税务部门送来的税惠政策手册算起“丰收账”:“去年种植牛心橄榄菜1200亩、芥兰800亩,实现效益60余万元。今年计划带动25户群众扩大种植2000亩,2.28万元的增值税减免正好填补农资缺口。”
针对合作社农户分散、涉税业务多样的特点,云南省税务部门专门推出“涉农税惠大礼包”,通过“纳税人学堂”、推送宣传手册等渠道,将农产品免税、所得税减免等政策转化为“田间课堂”,让农户在垄沟间读懂政策。“春耕时节最耽误不起工夫,税务干部上门教我们‘掌上办’,申报、领票十分钟搞定。”在玉溪市易门县易门家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法定代表人李长明轻点手机,很快就完成了发票开具。目前,这种“移动税务站”模式已覆盖全省多个偏远乡镇,通过征纳互动平台智能咨询、远程帮办,将办税窗口“搬”到农户家中。
科技赋能,激活春耕“新动能”
行走在云南各地的春耕一线,智能农机轰鸣声正取代往昔的锄头叮当声。在玉溪市华宁县的柑橘产业园内,700余套山地轨道运输机穿梭于2万余亩果园,每年为用户增收节支1300余万元。作为设备供应商,华宁县某拖拉机制造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孙晓翔对“非接触式办税”深有感触:“跨区域申报、发票申领全程线上办,节省的时间都用在研发新型运输机上。”税务部门为其定制的“一对一”辅导方案,让企业2024年享受税费减免超9万元,更多创新成果从图纸走向田间。
为推广农业机械化,云南税务部门成立“现代农业涉税服务团队”,利用税企交流群、上门辅导等方式,将税惠政策“打包”送到企业手中。同时,指导企业运用“12366热线+征纳互动平台+人工坐席”智能咨询服务,确保涉税需求“一站式”解决。
在昭通市鲁甸县新兴马铃薯种植基地里,播种机来回穿梭,曾经的“弯腰劳作”升级成为“机械交响曲”,一幅幅“科技春耕图”在广袤的田野上铺展开来。合作社法人刘梅指着新引进的农机说:“我们村离县城很远,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税务干部多次上门辅导,去年帮助我们享受增值税减免1.67万元,节省下来的资金我们用于农机采购、技术引进,大大提高了我们的亩产量。现在我们的种植基地已达2500亩,带动周边168户社员增收致富,机械化让村民种植的土豆变成了‘金豆豆’。”
从红土高原到金沙江畔,云南省税务部门以“服务提效、政策赋能、科技添翼”的“三重奏”,为春耕备耕注入“税动力”,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征程中,写下充满希望的春日注脚。(付高琦琪)
来源:云南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