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西双版纳傣历新年一开场就惊艳:万人齐放孔明灯,极致浪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1:47:00    

4月13日,一万余人齐聚西双版纳景洪市澜沧江畔放飞孔明灯,游客连呼“太浪漫”。 澎湃新闻记者 陈鑫露 孙骏;部分素材来源 西双版纳州融媒体中心(02:12)

4月13日晚,西双版纳澜沧江上,龙舟竞逐,万人放飞孔明灯。傣历1387年新年节一开场就是高潮,游客直呼震撼和过瘾,对即将在15日上演的泼水狂欢更加期待。

4月的西双版纳,凤凰花如火绽放,菩提树也披上了翠绿新衣。在这片被热带雨林环抱的土地上,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盛大的节日——傣历年节。

傣历新年,傣语音译为“桑康比迈”,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如今为人熟知的“泼水节”。

这不仅仅是傣族的民族节日,更是一场集欢乐、浪漫、传统与新潮于一体的文化盛宴。连日来,规模庞大的游客涌入西双版纳,共同感受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那份独具魅力的欢乐与浪漫。

唱歌跳舞,划龙舟,去赶摆

4月13日,傣历1387年新年节正式拉开欢庆帷幕。

当天下午13时许,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澜沧江畔人声鼎沸,烟花灿烂。在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泼水节)庆祝大会现场,来自各地的游客与西双版纳各族人民齐聚于此,共同庆祝。

4月13日,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泼水节)庆祝大会现场,演员们在表演结束后合影。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幸福在哪里?西双版纳告诉你,景洪等你来。”刀瑜表示,希望这场盛大的庆典如澜沧江水奔腾不息,带着西双版纳的热情与祝福流向四海,润泽每一位游客的心灵。

随着西双版纳州委书记朱家伟宣布“傣历1387年新年节庆祝活动正式开始”,澜沧江两岸立刻沸腾起来,彩炮、礼花齐发,将庆祝大会推向高潮。

从象征吉祥的传统傣族舞,到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表演;从寓意美好的传统章哈演唱,到富有创意的民歌联唱,无一不彰显傣历新年的独特魅力。

在庆祝大会的最后,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嘉宾们纷纷走上舞台,与傣族人民一起跳起了欢快的《团结舞》。大家手拉手,共同体验着这份跨越千年的欢乐与浪漫。

4月13日,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泼水节)庆祝大会演唱的三位歌手接受采访。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本次庆祝大会的导演刀瑜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本次庆祝大会依据古老的傣族记忆,以新潮的艺术形式为映衬,既突出传统,也与时俱进。

澜沧江上,龙舟表演赛也热火朝天。各支参赛队伍奋勇争先,船员们动作整齐划一,将龙舟划得飞快。

“西双版纳最有特色的就是划龙舟。”当地居民向澎湃新闻介绍,划龙舟是西双版纳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傣历新年庆祝活动。

景洪市勐罕镇曼听村村民岩温囡告诉澎湃新闻,本次活动共有来自曼斗社区、曼春满、曼脑村等12支龙舟队伍,每支队伍都有七八十人。

“龙舟活动都在每年的最开头,按傣历算差不多是每年的6月15日。”岩温囡说,虽然称作“龙舟赛”,但却不设名次,“图的就是热闹。”

4月13日,傣历1387年新年节(2025泼水节)庆祝大会表演划龙舟。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除了传统龙舟赛,傣历新年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习俗。比如“赶摆”“堆沙”等活动,这些都是傣族人民在新年期间最为喜爱的活动。

在离岸边几公里外的曼听御花园内,“我爱西双版纳”赶摆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赶摆类似游客们熟悉的市集,澎湃新闻从现场了解到,“我爱西双版纳”文创赶摆集市以西双版纳本地文化为核心,打造了不一样的文创集市。

该活动为期三天,分为“穿在身上的西双版纳”“拿在手上的西双版纳”“家居西双版纳”“风味西双版纳”“品饮西双版纳”五大主题展区,汇聚26家企业、30个摊位,集中展示特色美食、手工艺品、非遗产品及文创精品。

4月13日,景洪市曼听茶园里举办文创赶摆集市。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身着傣装的游客和市民穿梭其间,挤满各个特色摊位,热闹非凡。在一个出售傣族特色首饰的摊位,一群来自上海的游客几乎人人都买了几件,称赞非常有特色。

万人齐放孔明灯,浪漫直击心灵

如果说传统龙舟表演赛和曼听御花园赶摆是对欢乐的完美诠释,那么14日晚上的万人齐放孔明灯活动,则是一场极致浪漫的视觉盛宴。

当晚8时许,景洪市澜沧江边已是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夜空中一盏盏孔明灯缓缓升起,在夜空中绽放出绚烂的光芒,如同群星下凡。与此同时,在澜沧江观礼台下方水域,五彩的水灯也带着众人的祈愿随水流动。

这项传统源于傣族古老的“飞灯祈愿”传说。相传傣族先民为向天神传递人间疾苦,用芭蕉叶与蜂蜡制成天灯,将心愿写在灯纸上,任其随风飞向天际。放飞孔明灯,寓意孔明灯将把过去一年的晦气、厄运带到九霄云外,并祝福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遂、万事如意。而水灯则体现了“滴水祈福”的习俗,莲花灯盏顺流而下,象征涤净烦恼、传递善念。

4月13日,来自泰国的游客在景洪市澜沧江边放飞孔明灯。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快来,我们这里有个巨大的孔明灯,大家一起来放飞呀!”在几位热情游客的招呼下,澎湃新闻记者参与了一盏“巨无霸”孔明灯的放飞仪式中。

而这盏高5米、宽3米的孔明灯,出自傣族孔明灯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岩香罕之手。他告诉澎湃新闻,活动现场放飞了近40盏巨型孔明灯,每一盏灯基本上需要4个人耗费一天的时间同时制作。

岩香罕介绍,傣族孔明灯的主要材料是棉纸、竹编和牛油。燃放时,燃料所产生的热气流从下而上进入孔明灯内部,充满热气后,孔明灯就会向上飞去。

有意思的是,孔明灯点燃后,得众人托举至灯体充满热气后同时放手,才能稳稳地飞向高空。在岩香罕看来,这种集体协作的仪式感,正是孔明灯文化的精髓,“这是我们的传统,我放不下。”

因为一盏灯,素不相识的当地居民和游客有了交集,不仅共同感受到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见证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4月13日,景洪市澜沧江边的夜空飞舞着万余盏孔明灯,如同群星下凡。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当千万盏灯飘上天空,化为星空的背景时,无论是做灯者、放灯者还是观灯者,都沉浸在无尽的浪漫与希望之中。

傣族情侣携手放灯,于漫天灯火下甜蜜拥吻;来自上海的青年,写下“去班味”的俏皮祈愿;画着猫脸的少年少女踮脚点燃灯芯,火光映亮他们无忧无虑的笑颜……这一刻,千万个心愿与这座城市在夜空中交织成了最浪漫的注脚。

“五湖四海的人们都相聚于此,用不同语言朝着同一片天空或是同一盏灯祈愿,神奇又美妙。”第一次来到西双版纳的游客金女士向澎湃新闻分享了她对这里的初印象。

她告诉澎湃新闻,自己早就听闻万家灯火场面之壮观,在来的路上期待值被拔得非常高,到了之后发现现场的效果远比其想象的更为震撼。

金女士说,这一晚,漫天的灯火带来了平安祥和的感觉,也带来了对于来年的美好祝愿,“只有真正身处这灯火阑珊处,才能感受到版纳的魅力。”

海报设计 王珏玮

澎湃新闻记者 宋昕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