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合成技术驱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国内首个电化学合成新技术研究所落地上海


4月25日,国内首个电合成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电合成新技术研究所正式启动建设。研究所由长三角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金山区人民政府、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雷爱文教授团队三方共同建设,旨在通过创新和颠覆性的电合成技术,推动化工、材料、医药等传统产业,向绿色、安全、智能化转型升级,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成立仪式上,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雷爱文教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金山区区委副书记、区长袁罡,武汉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邹进贵教授共同启动研究所成立装置。
电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形式,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电的精确控制程度映射了社会的进步,而其微观核心则是电子的精确调控。电合成新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物质的技术,其核心在于以电子作为调控手段来实现物质的合成,通过设计新型电催化反应体系,用“电驱动”替代传统“热驱动”,在能耗、环保和安全方面具备显著优势:能耗方面,以电能取代化学能,实现精准高效的能量输入,有效降低传统化工行业高能耗困境;环保方面,通过电氧化还原反应,规避有毒有害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使用,显著减少化学废料排放,解决高污染难题;安全方面,借助高灵敏度电信号调控反应,能毫秒级时间尺度内启停反应,相较于传统化工中通过温度、压力控制的反应,安全等级大大提高。该技术入选IUPAC“2023年世界十大新兴技术”。

雷爱文教授是我国电合成领域的领军人物,他致力于电化学合成研究,首创程序化交流电合成新技术,实现铜催化碳氢键转化反应,解决了电合成条件下过渡金属催化剂易失活难题,为精准物质制造提供新路径。其研发团队贡献卓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完成数万种物质电合成新路径的概念验证。2024年7月、8月、11月,团队连续在Science、Nature等顶刊发表三篇电合成领域重要论文,这些成果为研究所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根基。
雷爱文教授表示,电合成新技术展现出解决化工、医药行业“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难题的巨大潜力,有望为这两大传统产业开辟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新路径。但一项先进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往往面临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挑战,亟需搭建概念验证与产业示范平台,以打通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之间的关键环节。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金山区政府的前瞻性布局与鼎力支持下,电合成新技术研究所得以顺利成立。未来,研究所将聚焦“技术突破—中试验证—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创新生态,通过强化技术研发、优化中试流程、加速产业对接,推动电合成技术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应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绿色科技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