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冰球赛事点燃冰雪经济“新引擎”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吴蕾
4月19日,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内,随着中国女子冰球队与丹麦队的终场哨响,2025年国际冰联女子冰球世锦赛(甲级A组)圆满落幕,奥地利队升组成功,荷兰队降入甲级B组。从4月13日至19日,这场冰球盛宴成为观察中国南方城市以冰球赛事撬动冰雪经济发展的鲜活样本,见证了冰球赛事正以竞技为支点,推动冰雪经济向万亿级市场加速迈进。
从“气候劣势”到“创新优势”
赛事举行期间,场馆内外冰火两重天:赛场内,运动员从冰面上疾驰掠过,高速划过的冰刀扬起一片雪雾;观众席上,观赛群众热情似火,不停呐喊为球队加油助威。同时,为迎接来自全球的冰球爱好者,大运体育馆赛场周边多家品牌商户、大运天地推出专属观赛福利,为观众打造一站式吃喝玩乐购的沉浸式体验。

深圳,这座年均气温超20℃的亚热带城市,近年来以冰球为突破口,打破了“无雪之地难兴冰雪”的固有认知。作为2011年深圳大运会的主场馆,大运中心体育馆在一开始设计建造时就预埋了将篮球场转换为冰场的设施,具备专业的制冰功能。2019年,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与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合作兴建了中国国家女子冰球队的专属训练基地——冰球气膜馆。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广东省体育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有限公司共同签署《关于共建国家冰球队深圳龙岗训练基地的合作协议》。协议规定,落户龙岗的国家冰球项目训练基地,不仅要保障中国国家冰球队的训练和比赛,还要促进冰球运动在广东的普及、提高,以及青少年培训和产业发展。
自此,这座气膜馆日益火热。每到周末和节假日,场馆内经常传来冰刀在冰面上的摩擦声,各类冰球训练营、训练课、公益体验活动如火如荼,不少市民慕名前来滑“散冰”。截止2024年,超过50万深圳人参与了冰雪运动,冰球、花样滑冰俱乐部数量居华南地区首位,16名深圳运动员代表国家征战2025年亚冬会。国际冰联主席吕克·塔迪夫在本次赛事开幕式上盛赞:“深圳证明了,冰雪无需等待冬天,热情与创新才是永恒的季节。”
从“冷资源”到“热经济”
国务院《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2027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将达1.2万亿元。政策驱动下,深圳通过《支持冰雪行业发展倡议书》等文件,推动冰雪装备研发、文旅融合与赛事IP孵化。
高级别体育赛事是深圳文体旅的主要发力点之一。通过举办高端体育赛事,深圳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培育自主赛事品牌IP,以赛事为抓手,推动了赛事与文化、旅游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打造了“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助力深圳“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据了解,除女子冰球世锦赛外,深圳已举办五届粤港澳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带动赛事赞助、转播、旅游等收入超10亿元。数据显示,深圳大运中心旁边的大运天地自去年7月底开业后仅一个月,商场总客流量就超过300万人次,日均客流达10万人次。与此同时,消费端的爆发式增长印证市场需求:迪卡侬深圳区域滑雪装备销售额三年增长超200%,2024年“双11”期间广东滑雪产品成交额同比激增87%。
广东省冰雪运动协会会长陈海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深圳举办女子冰球世锦赛不仅是体育竞技的突破,更是城市战略转型的缩影。陈海龙说,通过冰雪运动这一载体,深圳实现从“气候劣势”到“创新优势”,从“经济特区”到“文体标杆”,从“区域中心”到“全球舞台”的多维跃升。陈海龙表示:“今年,深圳将以‘体育之年’为契机,通过女冰世锦赛等国际赛事进一步助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