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30条出炉,“耐心资本”瞄准战新和未来产业

近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发布《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举措》(全文简称“新质生产力30条”),推出30条覆盖投资、创新、产业、生态的硬核措施,释放产业赛道更精准、招商投入再加码、营商环境更优化信号。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项目培育、产业升级充满不确定性,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高昂。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构建了成熟的“政府+国企+市场化资本”资本招商一体化模式,引导国企和市场化资本为企业提供“投资、融资、场地、人才、并购”等资源联动服务,把“招投联动”优势延伸到产业和项目最前沿。
广州15个战略性产业有8个布局在黄埔,6个未来产业全盘落子。区属国企科学城集团也在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旗下创投公司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投资占比达25%,生物医药领域占比14%,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占比13%,与黄埔区“万亿制造”产业布局形成高度协同。
去年,科学城集团推动德烯科技、北醒光子科技等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招商考核成绩位居区属国企前列。为提前布局未来增长点,集团还通过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储备了卫星互联网、低空感知网络、智能汽车大数据服务等6个前沿高成长项目,加速在光电子、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产业领域布局,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
科学城集团专注“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以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角色,当好企业发展“合伙人”,探索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路径,同时,还构建“国企+基金+社会资本”联动体系,设立穗科战略基金、科租信创基金等基金为载体,累计撬动社会资本超1亿元。
近两年,科学城集团累计投资科技企业近30家,其中首次获得投资的企业占比达80%,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近40家。
南方+记者 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南方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