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武汉登记技术合同超1万项,民企占企业登记类比重达78%
2024年,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双突破1.6万家,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列,其中超过九成都是民营企业。27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武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武汉以科技创新支撑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举措。

武汉市科技创新局副局长柯敏。
近年来,武汉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到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培育了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的民营科技企业。
“去年,近60%的科技研发资金和90%的科技计划项目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攻关,这表明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和重要支撑。”该负责人表示,今年将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细胞和基因治疗等5个关键赛道,以及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先进材料等5个新兴、未来产业方向。截至目前,已经征集了780多项关键技术攻关方向的有关建议,其中约85%来源于民营企业。
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方面,武汉今年也推出了多项新举措。
“今年,武汉实施科技成果‘优选计划’,筛选高质量成果纳入重点项目库,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向民营企业转移转化。”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市登记技术合同10425项,其中民企登记的占企业登记类的78%。
此外,通过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武汉持续完善线上湖北科创供应链武汉节点,不断做优线下科技网格服务体系。目前该平台已入驻各类创新主体1.8万家,发布成果和技术需求信息超过3.2万条,线上线下协同促进5000余项有效对接。
该负责人还表示,在科技金融赋能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武汉积极推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17家合作银行已经对企业发放了1200多笔贷款,资金总额超过30亿元。(长江日报记者吴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