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纵览快评|治理流浪猫,智能猫屋是个好主意,但别当成“好生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9:31:00    

纵览新闻评论员 刘玉婧

街头巷尾的流浪猫,应该谁来喂养,又该如何救助?近期智能猫屋在社交媒体上受到网友关注,相关话题十分火热。

目前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十几座城市都出现了用来管理流浪猫的智能猫屋。用户可以在平台的直播间实时观看各地猫咪的情况,也可以注册账号并充值给猫咪“云投喂”猫粮,还能成为志愿者亲自打扫猫屋、照顾小猫。

智能猫屋在现实中却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用户充值投喂的猫粮价格高于市场均价、“云投喂”后猫粮堆积存在卫生隐患、问题上报耗时长售后难保障、小区内私自安置智能猫屋或引发居民非议等。

显然,智能猫屋并非纯粹的公益志愿行为,既然背后有平台机构盈利运转,充值后投喂人作为消费者,就有权利对服务水平提出要求并进行合理维权,智能猫屋的平台方需要承担必要的管理责任和义务。

首先,定期投喂实际上已履行动物主人的管理义务,需要明确流浪猫造成损害后,侵权责任的划分归属;其次,平台应确保资金使用透明,避免出现“以商养善”的嫌疑;最后,猫屋安置申请需得到多方主体许可,协调考虑公共空间中各方权益。

与粗放无序的随意投喂相比,智能猫屋也是精细化治理的有益探索。居民生活小区作为流浪猫治理的存在争议的“重灾区”,规范喂养、科学控制,需要社区适时介入。

从热心居民个人投喂,到民间众筹救助,再到社区介入。针对流浪猫的救助与治理,需在兼顾管理秩序与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拿出更多“硬核”举措。一方面既要引入社会化资金,允许商业行为适当介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爱心组织的公益救助。

商业化的智能猫屋为社区流浪猫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例如,一是定点设置猫屋,引导规范流浪猫的活动范围,通过安防系统随时监控流浪猫的体征情况,及时救治减轻传染,便于清点流浪猫数量;二是建立流浪猫的信息档案,完善身份普查,便于后续办理领养手续,从根源上解决流浪猫的“流浪”问题;三是采取适当的生态管理措施,如TNR(Trap Neuter Return)即“捕捉、绝育、放归”三步法,以控制流浪猫的数量,尽量防止流浪猫产生投喂依赖和繁殖泛滥的情况。

治理流浪猫的关键在于源头管控。可以不爱,但请别伤害。爱猫不应该是一时兴起,彰显爱心也不能简单地只做到投喂这一步。从“无序遗弃”到“宠爱有道”,流浪猫的救助与治理需要多方共治,积极探索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新模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