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近8年随访研究:母亲患糖尿病,后代患病风险升高2.55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5 17:30:00    

受访专家: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宋璐璐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卞 磊

近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在瑞士期刊《营养素》发表的研究显示,母亲患糖尿病与子代糖尿病风险增加2.55倍相关,父亲糖尿病则无明显影响。这为糖尿病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纳入我国4508名平均年龄56岁的无糖尿病成年人,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受访者及其父母的糖尿病患病情况,以分析父母病情对后代的影响。平均随访7.3年后的结果显示,若父母均患2型糖尿病,后代患病风险增加82%,其中母亲患糖尿病与后代患病风险增加89%相关,父亲与子代的关联不显著。若只有母亲患糖尿病,后代患病风险增加2.55倍;若只有父亲患病,则无显著相关性。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即使母亲有糖尿病,子代也可通过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降低发病风险。

事实上,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遗传风险已在多项研究中被证实。美国《梅奥诊所学报》网络版最近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2型糖尿病风险会大幅上升,最高增长19倍。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宋璐璐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解释,母亲的糖尿病可能通过以下机制遗传给孩子。

基因遗传。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涉及多个基因的协同作用。目前已发现超150个易感基因位点,主要包括:胰岛素抵抗相关基因,如葡萄糖转运蛋白-4、胰岛素受体底物等,其异常会导致胰岛素信号传导受阻,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效率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基因,如TCF7L2、KCNJ11、HNF1A/HNF4A等,可削弱胰岛素分泌能力;肥胖相关基因,如瘦素受体LEPR、脂肪细胞因子基因ADIPOQ等,可通过调节脂代谢和能量平衡,间接增加子代糖尿病风险。此外,单基因糖尿病也能通过单个基因变异将疾病遗传给子代。

表观遗传。一般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非编码RNA等机制,在不改变母亲DNA序列的前提下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胰岛素分泌、信号传导及代谢稳态,增加子代的糖尿病患病几率。

宫内环境。母亲妊娠期间的宫内高血糖、高胰岛素等多种代谢异常,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胎儿,包括表观遗传调控、影响胎盘营养传递、诱导炎症和氧化应激等机制,导致胎儿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胰岛素抵抗等,从而加大子代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孩子和母亲通常存在相似的生活方式,如喜食油炸食物、爱喝饮料等不健康饮食,没有规律运动的习惯,均会增加子代糖尿病风险。

宋璐璐表示,一般会遗传的是2型糖尿病和单基因糖尿病,部分孩子患病后会有多尿、口渴、体重下降等表现,但通常不明显;而1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出现明显的多尿、口渴、多饮及消瘦症状。

当前我国糖尿病防控形势严峻。最新发布的第11版《IDF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达1.48亿,居世界首位,糖尿病相关卫生总支出位居全球第二,防治刻不容缓。

宋璐璐提醒,孕妇妊娠期间要严格控制营养摄入,管理好血糖和体重,规范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避免胎儿过大或过小。与此同时,若母亲患有糖尿病的孩子,要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部分抵消遗传带来的糖尿病风险,包括合理饮食和增加运动等,将体重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