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纪念发现70周年全面解读郑州商城考古成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9:50:00    

4月13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协办的“华夏考古讲坛”系列公众考古讲座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正式开启,并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馆员刘海旺为公众带来了题为《世界文明视野下的郑州商城》专题讲座,为纪念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系列活动奏响第一声号角。

总结郑州商城研究与保护利用成果

何为“华夏”?在刘海旺看来,是指服章之华美、礼仪之博大,是中华先民对生活的这片热土的热爱、眷恋、赞美和自豪。刘海旺表示,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关键阶段,中华文明在此时开启了华夏化和中原化的进程。其中,夏商周三代考古就有安阳殷墟、郑州商城、偃师二里头等华夏都城遗址,特别是今年恰逢郑州商城发现70周年,需要向社会公众较为全面地解读郑州商城70年来的考古成果,让全社会了解、关注郑州商城的保护和利用。故此,“华夏考古讲坛”应运而生并得以创办。

讲座中,刘海旺以世界近现代考古学的最早理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三个时代的分期法”为引言,分为4个部分,首先梳理了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年的世界古文明发展形势,包括古两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爱琴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等文明起源和发展脉络,兼谈金属冶炼、文字语言、马的驯化、人类繁衍、文化交流等对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接着梳理了郑州商城时期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以及早商文明的地理位置、气候、相关文献记载等;第三部分重点通过超大规模都城及王权制度、冶铜技术和青铜礼制、商文字以及与世界早期文明的比较研究,探讨郑州商城及早商文明的世界意义;最后,总结郑州商城70年来的研究与保护利用成果,展望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刘海旺认为,中原先民以创造性转化青铜技术为礼制载体,将多元文化熔铸为文明共同体。考古实证构建了郑州商城在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中的坐标价值,这种以兼容促延续、以创新谋发展的智慧,不仅成就商文明辉煌,更为中华文明三千多年文脉不断、生生不息奠定根基。

引起在场观众的广泛共鸣

在互动环节,刘海旺回答了现场听众提出的问题,并就一些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他的专业见解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广泛共鸣。首期讲座座无虚席,体现了公众对文物考古事业的极大热情。讲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一位参会者感慨:“这场讲座让我重新理解了郑州商城在世界文明背景下的地位和意义,知识的火花在此刻点亮了更多可能性,希望华夏考古讲坛能持续办下去,期待下一期。”

据了解,“华夏考古讲坛”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精心打造的公众考古和科普平台,是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具体实践。讲坛以系列讲座和报告的形式,邀请各领域考古专家学者,向公众介绍重大考古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推动考古研究实现从历史“解读者”向“转译者”的跨越,助力学术成果走向大众,从考古中激扬文化自信力量。

“华夏考古讲坛”每月举办一期,感兴趣的观众可关注“河南考古”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讲坛信息。

郑报全媒体记者 左丽慧

wjz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