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发展特色中药材 赋能拓展“六个空间”

从传统的粗放种植迈向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从单纯依赖初级产品输出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打造……凭借着政策扶持的精准发力与技术革新的强劲驱动,近年来,民乐县立足资源禀赋,深挖特色优势,不断拓展现代农业物理、技术、加工转化、农业资源价值衍生、市场化品牌化、深化改革“六个空间”,全力推动现代农业全链条升级、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精深加工一头连着农业、农村,一头连着工业、市场。民乐县大力整合当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着眼“补链、延链、强链”,持续完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眼下,顺化镇永新实业中药材加工厂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走进加工车间,只见厂院里堆满了整捆的黄芪,一股浓郁的药材香气扑鼻而来,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行清洗晾晒作业,大家各司其职,每一个步骤都井然有序。厂房内,机械轰鸣,切片机、筛片机等机械不停作业,工人们分工明确,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工作。
永新实业中药材加工厂副总经理王学辉说:“2022至2025年规划周期内,我们采用'自产+外采'的双轨供应模式。目前原料构成中,具有道地优势的本地黄芪约占40%份额,其余60%药材通过跨区域采购体系调配。在加工工艺方面,我们严格执行全流程质控管理——药材入库后需依次完成晾晒、发酵、分拣等预处理工序,经标准化包装后进入恒温仓储环节,储存满30天后再进行二次清洗、精细干燥等深度加工。现阶段已完成加工的中药材成品库存已达800余吨,剩余100多吨原料预计将通过产线优化提升,在大约10至15个工作日内完成全流程加工。”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黄芪作为常用中药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永新实业敏锐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积极探索产业升级之路,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开足马力进行黄芪切片生产。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和高效的生产能力,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订单源源不断,主要销往陇西首阳市场,前期与几个药厂已经签订销售协议。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顺化镇位于祁连山浅山区,气候冷凉,种植的中药材产量足、品质佳。中药材的种植不仅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满足了附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需求。
“我在这个药厂干活儿都三年啦,每年差不多干十个月。每天现结140块工钱,月月都按时发,从来不拖不欠的。在厂里干活的都是顺化镇附近的人,活也不累人。每天下班骑个电动车十分钟就到家,接孩子放学、给老人做饭啥的一点儿不耽误。要我说啊,这厂子真是给咱们这些在家带娃的姐妹找了个好出路,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可比出去打工强很多。”顺化镇曹营村村民朱冬红说。
“每年人工工资就需要700多万。用工高峰的时候需要200多人,像最近这段时间也需要30多人,都是民乐本地人。”永新实业中药材加工厂副总经理王学辉说。
市场行情的稳定,经济效益的提升,让王学辉看到了中药材市场的前景,也让他开始投资兴建二期项目。
永新实业中药材加工厂副总经理王学辉说:“因为市场竞争的需要,开始准备投资二期项目。春节前已经投资40多万,从安徽合肥购进了一台色选机,可以提升我们黄芪的品质。需要建一座大棚,还有政府正在批的14亩地,还要建造一个冷库用来储存药材。二期项目到今年10月份收购药材的时候就能投入运行了。一、二期投入运行以后,每年加工药材可以达到10000吨。”
以药兴产、以药促收,小小中药材开出的是“致富良方”,鼓起来的是群众的“钱袋子”。民乐县将继续依托资源优势,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在中药材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持续推进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中药材打开群众“致富门”,开出乡村振兴“致富方”。
民乐县顺化镇副镇长韩立鹏说:“顺化镇中药材种植以黄芪为主,每年稳定在2万亩左右。近年来,顺化镇高度重视道地中药材培育,延伸产业链条,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发展体系,不断提升中药材附加值,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在物理空间、技术空间、市场化、品牌化空间上求突破,积极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从“原料供应型”向“精深加工型”转变,不断开发多元化产品,最升中药材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
通讯员 杨玉红 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