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石化:“三精”管理铸就质量标杆
大众网记者 丁稳 通讯员 刘新圣 淄博报道
齐鲁石化积极践行“三勇”工作理念、严格落实“三个最严”工作要求,以“产品出厂合格率100%、产品抽检合格率100%、质量事故为零”为目标,通过精准过程管控、精益技术攻关、精细质量文化,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交出一份令人瞩目的质量答卷。
公司多项质量指标创历史新高,质量管理创新实践为中国石化炼化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生动范本,获评2023年—2024年度中国石化质量管理先进单位。
构建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
3月14日至16日,山东省质量监督局委派审核专家到第二化肥厂和烯烃厂,全面审核正丁醇、石油苯等产品生产、设备、安全、储存各环节。
“目前现场审核已通过,待省局材料审核后下发新证书。”正在整理相关上报材料的公司科研技术部质量管理科主办王智说。
公司通过建立“一产品一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取证产品全生命周期跟踪,确保市场准入“零风险”。组织各单位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表》开展质量改进、质量过程管理检查评价,进一步完善体系运行和持续改进机制。
在此基础上,深度参与国家标准化建设,先后参加4项国家标准审稿会,研讨19项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和3项一级企业标准,完成32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调查表,制发20项企业标准复审,并在中国石化标准网备案,彰显技术话语权。
“建立从原料采购到终端交付的质量追溯机制,将企业标准细化为关键控制点。”公司科研技术部质量管理科科长张春华说,通过每周质量分析例会制度,累计发现并整改潜在风险,确保质量责任层层压实。
落实“三级检验”模式:班组每小时自检、车间每班抽检、检验计量中心每日全检。2024年以来,累计出具检验报告138.7万份,数据准确率达100%。
运用PDCA管理工具,针对22批次上级抽检建立专项分析台账。通过开展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评价,完成32项标准复审,推动质量管理从合规性导向向价值创造型转变。
与此同时,重构关键参数分析体系,开发异常数据预警模型。LIMS系统实现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全程数据追踪。
技术革命驱动质量跃升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推动质量管理向智能化、精准化迈进,打造行业领先品质竞争力。
通过“新建+改造+运维”三位一体策略,构建原料、中间品、成品全链条实时监测网络。
创新实施“质量大数据平台+工艺联动”模式,通过打通MES、DCS等系统数据壁垒,实现质量数据实时可视化,提前预判风险,让产品质量始终在控。
航煤生产中,公司技术团队通过优化反应参数,月产量突破6.6万吨,创装置投产新高。军用航煤恢复供应任务中,攻克油品储存稳定性难题,按时交付2200吨3号喷气燃料,成为军用油料供应质量信得过单位。
胜利炼油厂优化调油方案,实行“一罐一方案”,每罐“回头看”,95号汽油比计划产量月增产2万吨。
橡胶厂开展顺丁橡胶产品质量攻关,稳定聚合工艺控制,减少降等胶产生数量,顺丁橡胶Ι类品率由94.89%提升至95.04%。
塑料厂从“人机料法环测”6个方面全面辨识质量风险,加强颗粒外观巡检和中控熔指密度分析,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生产的超高压交流电缆基料产品,性能达到国外专用料水平。以此为基料的超高压电缆料完全替代进口,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问题。
氯碱厂特种聚氯乙烯中试基地成功开发出可氯化聚氯乙烯新试验产品,为下一步技术研发、拓宽市场带来生机。
腈纶厂针对用户提出的产品质量、品种、服务等7条意见建议,制定14条改进措施清单,持续改进产品质量,让每一束丝都成为对用户的承诺。
“公司定期开展全产品、全过程质量风险排查,确保出厂合格率100%,并建立客户回访机制,客户满意度连续三年提升。”公司计划经营部副经理兼销售中心经理郭勇说。
让质量意识融入血脉
公司深谙“质量是全员工程”真谛,通过文化浸润、技能提升、责任压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氛围。
公司以“沉浸式体验”破题,制作《质量事故警示录》3D动画短片,用真实案例还原事故场景,组织全员观看讨论;开展“质量擂台赛”,设置油品调和精度、色谱分析等比武项目,激励员工提出质量改进建议。
胜利炼油厂坚持“一看二闻三测”取样标准流程,确保油品样品清澈透明,成为质量“微课堂”经典案例。
公司实施“质量工匠”培养工程,组织开展质量专项技能比武,建立“师带徒”积分考核制度,9对师徒先后完成9个攻关课题。
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质量责任层层传导。军品保供专班实行24小时质量响应机制,建立“双保险”检测体系,增加多项军标专项检测。
3月31日,检验计量中心炼油化验室员工张盛领、高蔓蔓,仔细观察3号喷气燃料银片腐蚀情况,提高分析质量,为生产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面对繁重的航煤生产任务,胜利炼油厂联合装置车间主任郭立春,带领班组将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参数,常一线油干点温度误差控制在不超过1℃,实现产量与质量“双保证”。
从标准化合规到智能化跃迁,从技术攻坚到文化浸润,齐鲁石化用行动诠释“质量就是生命线”的深刻内涵。站在新的起点上,将继续以“质量永远在路上”的执着追求,深化质量管理体系改革。
“未来三年,计划投入1.2亿元用于质量升级项目,力争到2026年优等品率突破96%,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拳头产品。”公司科研技术部经理冯勇表示,让“齐鲁质量”成为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