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蓝天、碧水、净土”】永州市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蕴
今日永州讯(全媒体记者 张华兵)4月15日,在湘粤桂边界的江华瑶族自治县大锡乡林业站,基层林业人员“60后”的彭务星和“90后”的赵丁洋都用上了红外监测设备。他们将护林经验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利用“防火瞭望塔+无人机巡航”的立体防控模式,大大提升了护林工作效率。
2024年,我市进一步夯实以147个基层林业站为主体,以市县乡村各级9552名林长和5757名护林员为基础的护绿扩绿队伍,通过应用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对2000余万亩森林资源的精确监测与管理,森林火情的发现时间较十年前缩短了60%,森林火灾数量大幅下降。
我市是湖南四大重点林区之一,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5%左右,拥有“湘江源头区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国家森林城市”等“国字号”生态招牌。为守护这片绿色国土,市委、市政府践行“两山”理念,以“山林绿”助力“生态美”,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以“林长制”促进“林长治”,2024年度,全市各级林业部门完成营林种草人工造林50.45万亩,获得省里对林长制工作成效明显地区的表扬奖补。
在野生动物保护上,我市聚力擦亮“千年鸟道”生态名片,将“千年鸟道”管护体系改革纳入全市十项重点改革,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出台《永州市候鸟保护若干规定》,林业部门以候鸟迁徙经过的区域为重点建设生态廊道,新建和改建25个标准化监测站并实现市县站点监控实时互联,通过智慧监测平台、无人机、高倍望远镜监测,构筑起野生动物保护“安全网”。2024年10月11日,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五省(区)候鸟迁飞通道跨区域联合保护行动启动仪式在蓝山县举行,标志着新的区域协同保护机制正式运行,进一步拓展“千年鸟道”的生态安全屏障。
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2024年,我市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和国土绿化示范项目,年均完成油茶新造13万亩、营林种草50万亩以上。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种植、科技支撑、品牌建设、三产融合、产业链延伸等措施打造油茶等绿色产业。2024年,全市油茶综合年产值达100亿元。现有油茶林面积350万亩,居全国第二位;油茶年产能15万吨,居全国首位。我市主动融入全省林业五大千亿产业整体布局,大力发展油茶、竹木加工、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花木产业,年度林草总产值增速超5%。祁阳市唐家山油茶文化园成功打造全国单片面积最大的10万亩连片油茶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双牌获授国际竹藤中心以竹代塑创新实践基地,全市竹产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全市森林康养实现综合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20%。潇湘大地的绿色发展跃上葱茏,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