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常德县城偶遇的胶片放映机,记录着60、70后的快乐
来源:【湖南日报】
我在常德安乡县的酱卤不夜城偶遇了一台长江牌16毫米胶片放映机,它35岁了。这件“古董”用连续不断的“嘀嘀”声和传统的氙灯,播放着1984年的香港老电影《新方世玉》。
放映机旁人来人往,幕布前座无虚席。“这是什么?”从1984年开始当农村电影放映员的石述斌,一边掌控着放映机,一边解答年轻人的疑惑。
石述斌告诉我,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他和同事两人负责13个村、1个林场、1个渔场的电影放映。因为安乡县没有山区,他得以踩着自行车挨个地方“送”电影。
在他放映电影的年代,放映机还多是钨灯的,而现在他使用的“古董”,已经是产于1990年的高级货——用的氙灯。
许多人不知道,中国第一台国产电影放映机,诞生于1952年的南京电影机械厂,而其长江牌放映机曾风靡全国。对许多60后、70后来说,一场露天电影,是宁愿不吃晚饭也要赶场的快乐。
随着电视的冲击、网络的冲击,以及数字电影的普及,以“长江牌”为代表的国产胶片放映机在2012年左右彻底退出市场。农村公益电影也全部使用数字放映。石述斌这样的胶片电影放映员也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得益于安乡县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打卡胜地酱卤不夜城也开出了一方天地,用于放映电影,并请来石述斌和他的胶片放映机。
“让我们儿时的一些东西延续下去,也让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看个新鲜。”曾经放过22年电影的石述斌,也找回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尽管从事的职业早已改变,但他最喜欢的工作“当然就是放映员”。
这是一场真正的不期而遇,我看到不夜城台上的网络主播引吭高歌,直播间的点赞数急速增长,也看到了小孩朝放映机挥手,老人把轮椅推到银幕前的第一排。
我不禁想,这是一个向前奔腾的时代,也是一个怀旧包容的时代。有人追风,也有人观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邓正可
本文来自【湖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