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记者来信】围挡“瘦身”检验城市精细治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06:39:00    

编辑部:

“围而不建”“围大建小”“久围不拆”……此类施工围挡乱象在不少城市都会见到。这不仅会占用城市公共资源,对群众日常出行乃至人身安全造成影响,也不利于提升城市形象。近日,吉林省长春市全面启动施工围挡专项整治行动,以“还路于民、畅通出行”为目标,着力破解这一民生痛点,让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

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有些管网、道路等公共设施经年老化,必要的修补与更新在所难免。此时,在工地外围设置围挡,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化、整洁的作用,也有利于保障施工安全。不过,一旦围挡范围划定不科学、侵占人行道或绿化带、施工垃圾随意堆放,或者施工拖沓、强度不足,完工后不及时拆除,就会持续对群众出行和市容市貌造成不良影响。更有甚者,围挡遮住商铺门脸,妨碍商家正常经营。

可见,施工围挡乱象看似小事,实则关乎重大。各地城市管理部门需高度重视对这一乱象的治理,多面发力以这样的“小切口”促进城市治理水平“大提升”。

巡查发力,为施工围挡“瘦身”。现实中,部分施工围挡存在“小题大做”倾向,不管实际施工会占用多少面积,也不顾及对周边的影响,便一股脑地把围挡搞“宽敞”。对于此类围挡,各地需加强巡查,及时纠治,确保施工围挡在保证正常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瘦身”,减少对外部的影响。

强化担当,力促围挡及时拆退。出于相关原因考虑,有些施工围挡在工程结束后迟迟没能拆除。对此,管理部门不能坐视不管,需加强调研与协调,促进涉事方面就相关问题达成一致,及时将此类施工围挡拆除。

换位思考,优化施工提效率。不少人发现,有些围挡一立就是好几年,相关工程并不复杂,但进度一直拖拖拉拉。除了强化监管、督促施工外,施工单位也需要增强群众意识,多从百姓视角考虑施工进度问题,优化施工组织,提高施工进度,压缩施工工期。

完善制度,让围挡管理“有章可循”。从根本上治理施工围挡乱象,还要靠制度、靠落实。城市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完善围挡规范管理制度,明确提级审核、科学设置、拆建条件等规则,使城市施工围挡的设立、管护、拆退等工作步入常态化、法治化轨道,从而杜绝不规范行为。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需强化抽查检查,依法依规提出整改要求或作出处罚,并及时主动公开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治理城市施工围挡乱象,有利于保畅通、提形象、促消费,可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助力改善营商环境。各地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其作为检验城市治理能力和精细管理水平的“试金石”,推动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让城市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记者马洪超于长春

2025年4月17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