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磋商“两洋铁路”,美媒称或将彻底改变国际贸易
4月16日,巴西规划部机构协调秘书若昂·维拉韦德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双方讨论了重大基础设施计划,其中包括“两洋铁路”项目。
“两洋铁路”是指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太平洋岸及大西洋岸的铁路建设项目。2014年7月,习近平访问巴西,中国、巴西、秘鲁三国就开展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共同发表声明,中巴双方签署加强铁路合作备忘录。今年,中巴两国再次就“两洋铁路”项目进行磋商,预示着这一伟大工程将很快由蓝图走向现实。

巴方与中巴代表团举行会议。图源:维拉韦德社交媒体账号
随着4月16日巴方公布中巴讨论“两洋铁路”项目的消息,也引来了美国的关注。美国Gizmodo新闻网报道称,中国重启南美大型铁路项目,或将彻底改变国际贸易。而在互联网上,更多的声音表示,“两洋铁路”将重塑南美贸易版图的地缘经济棋局,其战略意义在中美博弈加剧、全球化逆流涌动的背景下尤为凸显。
01.
打通中拉海丝大通道
2014年,中方提出携手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推动中拉合作进入新的时期。在此背景下,同年7月,为深化中拉合作,促进拉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巴西、秘鲁三国就开展“两洋铁路”合作发表公开声明,就建设“两洋铁路”进行可行性基础研究。2015年5月,三国又签署了《关于联合开展两洋铁路项目可行性基础研究的谅解备忘录》。2017年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蓬勃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受地理条件影响,以及拉美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中拉海上丝绸之路无法与南美内陆深入结合。这进一步凸显了建设“两洋铁路”的重要性。

“两洋铁路”(北线)示意图。图源:巴西《圣保罗页报》
建设“两洋铁路”长期以来都是南美国家深化一体化倡导者的目标,这不仅关系到加强区域内部经贸联系,更是提升与全球其他地区互联互通的关键。这种紧迫性通过对比可见一斑:美国自19世纪就已建成连接东西海岸的跨大陆铁路系统,而巴西直到过去十年才开通通往秘鲁港口的跨两洋公路——但其商业利用率仍十分有限。迄今为止,该国尚未建成任何具有可比性的铁路通道。
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合作的主要内容。正如中、巴、秘三国关于开展两洋铁路合作的声明所言,建设“两洋铁路”是为了“扩大南美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南美洲和亚洲市场相互连接”。
02.
南美加速发展的催化剂
从巴西规划部机构协调秘书若昂·维拉韦德对两洋铁路的期待可以看出,拉美国家正以务实态度拥抱这一改变区域命运的战略工程。
拉美国家战略自主意识的觉醒是两洋铁路得以推进的重要政治基础。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厌倦了笼罩在美国阴影下的依附性关系。巴西拒绝美国排除华为的要求,洪都拉斯选择与台湾“断交”并与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就连立场偏右的阿根廷总统米莱也顶住美国压力,继续与中国进行货币互换协议。不同于美国惯用的霸权手段和政治干预,中国强调互利共赢、平等尊重的合作模式,因而赢得了拉美国家的广泛欢迎。

2024年11月14日,在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钱凯港,岸边智能化设备吊装集装箱。
“两洋铁路”一旦建成,将成为推动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强大引擎。这条横跨大陆的交通动脉有望破解南美国家长期面临的地理割裂和发展碎片化难题,为区域整合提供物质基础和制度创新平台。长期以来,安第斯山脉和亚马逊雨林等天然屏障严重阻碍了南美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导致区域贸易仅占南美国家总贸易额的15%左右,远低于欧盟的60%和北美自贸区的40%。两洋铁路的建设将首次实现太平洋与大西洋沿岸的物理连接,重塑南美区域经济地理格局,为南美共同市场的形成创造必要条件。
据南美报道,巴西在讨论两洋铁路项目时,已不限于单一的交通规划,而是统筹考虑公路、铁路和水路网络的整体优化。秘鲁则希望借助钱凯港和铁路连接,提升其在区域贸易中的地位,并借此吸引更多外资。这种发展思维的转变,标志着南美国家正从被动接受国际规则向主动塑造区域经济架构转变。

2024年11月13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央车站,一辆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城际列车驶离站台。
参与建设两洋铁路是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然,也是中国大国责任的担当。两洋铁路如果建成,将是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在南美内陆的延伸,使中拉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更是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新纽带,推动中拉关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