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江西文旅产业的跃迁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03:39:00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前,清脆的童声流畅背诵《滕王阁序》……

旅游追寻的是什么?烟火气息里的诗意和情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素以红色、绿色、古色著称的江西旅游业抓住了“精神食粮”这一核心要素,在全国文旅热潮中拓出一片天地。

文化记忆:

博得经久不衰关注的底气

陶渊明在此“采菊东篱下”,李白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辛弃疾守望“郁孤台下清江水”,还有黄庭坚的“江湖夜雨十年灯”……

赣鄱大地,自古便是诗词的沃土。记者走访看到,在江西省各景区,与诗词相关的活动接连不断,朗读、背诵、通关、擂台赛、打卡、集章、兑换礼品……当从小流淌在心里的诗句成为“通行暗号”,让游客“眼前分明是新见景,心底恰是旧时友”的美好不期而遇。“诗词+文旅”,正不断构建起一个个新业态、新产品、新场景。

以诗词为钥,江西探索出一条文旅深度融合的产业升级路径。当文学意象变为体验和经历,江西的文旅产业完成了从“资源依赖”向“价值创造”的跃迁。

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示范区建设、赣鄱文化标识工程、景德镇窑址申遗、万里茶道(江西段)申遗、书院文化、稻作文化、中医药文化、戏曲文化……随着这些字号的不断擦亮,一个文韵绵长的江西徐徐勾勒。

据介绍,2024年,江西省接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增长分别为14%和14.5%,外省游客占比超三成、居全国前列。刚刚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在文旅热的催化下,全省住宿业营业额增长9.5%,餐饮收入增长11%。

烟火气息:

吸引流量的强磁场

“烟火气”,是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葛磊在总结脑海中南昌印象时使用的高频词之一。“本地人美好生活的场景,也许正是游客眼中最美的风景。”他表示。

“城市没有烟火气,哪里来的吸引力?”在2025南昌文旅高质量发展圆桌会上,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说,“一个地方吸引力提升,不仅是文旅部门的事,还要所有老百姓一块来做。”

近年来,江西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打造更加丰富多彩文化IP,为游客提供炫酷十足科技体验的同时,在旅游产品规划中越来越强调提升本地生活品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在保留市井烟火气的基础上,探索传统习俗与现代消费的共生之道。”记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听到各地文旅部门这样说。

“我们要在优质公共文化供给上展现新作为。”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梅亦说,“高质量推进‘赣鄱好戏’文化惠民工程、‘百馆千万场 服务来共享’文化活动、文化服务‘效能提升’工程,加快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融合创新:

提振消费“加速度”

2025年,江西文旅融合再出发,文旅消费热经济活力十足。

景德镇匠心独运,一只“春节申遗纪念碗”引发“非遗+旅游”的“泼天流量”,今年春节假期,接待游客431.05万人次,同比增长9.64%,旅游收入35.02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了“起步就是加速”。

一曲“家住安源萍水头”时时唤起人们红色记忆的萍乡,今年有了一个新标签:辣都。“江西吃辣看萍乡”等话题浏览量超5亿次,“中国辣都”话题全网曝光量4.4亿次,“辣文化”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引擎。

吉安,仅今年1至2月份就接待游客173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7亿元,30家国家4A级以上景区闸机(监控)游客人数281.45万,同比增长87.57%,省外游客占比78.41%。

拥有三清山、婺源、望仙谷等诸多“名牌”的上饶围绕“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开工。赣州锚定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发力。“鹰昌九饶抚”充分利用“3小时旅游圈”,将各自的“特色招牌”整合成统一的江西符号……

“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一头连着诗和远方,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聚焦“惠民政策精准化、产品供给优质化、客群服务精细化、场景培育多元化、市场开拓全球化”五个维度,江西全面提升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能级,极大丰富了消费业态和场景。

(本报记者 李玉兰 王洋 胡晓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