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破解春耕资金难题
眼下正是春季农业生产关键期。为破解资金难题,天津市农业农村委牵头梳理出宝坻区、静海区、宁河区等农业大区的家庭农场和合作社名单,推送给金融机构,支持商业银行开通贷款绿色通道。
近日,在天津市宝坻区八门城镇张头窝村,立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岩因为缺少资金犯了难。“今年,我的家庭农场规模由500亩扩展到2600亩地,每亩地每年的租金近1100元,除了租赁农机、雇用工人的资金投入,还有购买农资的成本,总体资金缺口较大。”徐岩说。
徐岩的情况在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里很有代表性。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何婧认为,这类主体有几方面特点:家庭农场种植和养殖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对资金的需求远大于小农户;缺乏固定资产等抵押品和担保资质;围绕城市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需要更快捷和利率成本更低的资金。
针对这些新情况,天津市农业、金融、科技等部门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痛点摸排工作,强化农业春耕备耕的金融支持。天津农商银行总行普惠小微部副总经理陈皓说,今年以来,天津农商银行通过对接天津市农业部门获取到龙头企业、津农精品、农贸批发市场等七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名单。徐岩的家庭农场凭借银行流水稳定等条件,不到一周就拿到150万元信用贷款。
除了资金及时到位,农户获得贷款的成本也有效降低。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的乐月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金月说:“最近合作社遇到采购化肥的资金难题。若再将农机具抵押出去,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多亏了天津农商银行发放100万元‘吉祥·好易贷’解了燃眉之急。”在春耕备耕期间,天津金融机构针对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经营主体,发放有利率优惠的贷款,切实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目前,天津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较好,2024年全市新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30个。
在农村金融基础设施领域,过去繁琐的查账、取现和转账流程,正随着“银农直连”系统应用得到优化。近日,在天津市静海区杨成庄乡管铺头村村委会,工作人员正熟练操作“银农直连”系统完成一笔款项支付。村民赵新东说:“过去跑银行得花半天时间,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办结,村集体资金管理从线下跑腿转为线上秒办。”
2024年以来,天津市农业农村委与天津农商银行联合搭建了“银农直连”系统,与政府“三资管理平台”无缝对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收支、票据管理、批量代发等8项功能线上化。(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