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你无法衡量一个瞬间的价值,直到它变成回忆”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生活里一些毫不起眼的瞬间,却在事后让你反复回味,感叹如果能回到当时就好了……
很多时候,我们对于幸福的感知,往往无关名利,更多是一些朴素温馨的日常,只是那个当下我们未必能意识到。直到某天回望,才惊觉它是生命中无比珍贵的时刻,才突然懂了那句“当时只道是寻常”的含金量。
今日《夜读》,与你分享一些寻常的“当时”,愿它们能打开你记忆的阀门,连接起美好的回忆。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人说,我们永远无法衡量一个瞬间的价值,直到它变成回忆。也许只有随着逐渐长大,我们才会对“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更深的感悟,在经历美好不自知后,能再次细细咀嚼一番,让那些曾经以为平淡如水的日子,变得五彩斑斓。

美好的时刻,并不一定轰轰烈烈,它或许只是“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闲适,却能让你每次回想时,都能感受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大学时平常的一个周六,自然醒后去洗了个澡,洗完出来一路微风暖阳,回到宿舍,七个兄弟都在,傍晚一同出门吃小串,脑子里什么事都没有。
@超本超
清晰地记得2006年的一个午后,女友在刚装的电脑上看剧,我斜靠在床上扇着大蒲扇,莫说心事,心头就连一件闲事也没有,扇着扇着便睡着了。此后十年有余,一路奔跑再无片刻停歇,也再无那样一个午后。
@牧云
初二暑假的午后,没有升学压力,也不用担心作业。吃过午饭,一个人躺在客厅沙发上,随意选了本小说,读着读着就觉得昏昏欲睡,不知道什么时候睡过去了。再睁开眼睛,阳光从窗帘的缝隙中斜射于地砖,四周静谧,我就静静看着,好像看到的不仅仅是那一刻,而是千千万万个未来午后,都如此刻安宁平静。然后钥匙转动,妈妈回来了,她无奈地说“怎么这么能睡呀小懒虫”,而我嘻嘻笑着不反驳,想着这样的日子可真长啊。
@树之桑桑

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像个泳者,很多时候只顾着向前,无暇欣赏亲历的风景。回头望时,朝花夕拾,我们得以捡起遗漏的美好。它或许是妈妈的一句唠叨,或许是和好友并肩走过的黄昏,或许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次见面……不知不觉间,当时未觉珍贵的寻常时光,早已镌刻在心底,成为反复回味的宝藏。
总会在某个时间突然回忆起高中生活。这张照片是高三某节晚自修前和朋友散步被拍到的,虽然已经忘记了当时在讨论什么,只记得几个人的笑声在空旷的操场上不断回荡……当时在学校散步是每天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好像一起聊聊天、吹吹风,一天的烦恼和疲惫都被风吹散了。但猛然回想,上了大学已经好久没有散过步了,也很少再有去操场走走的想法了。以至于翻到这张图甚至觉得是很遥远的记忆,不得不感叹很多时候幸福确实是后知后觉的,也会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得珍贵。
@爱吃蛋挞的小羚羊

那一年,我和她并排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手中各捧一本书。她偶尔抬头,微笑着对我说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我总是循着她的眼神,看见她眼底的温柔。我记得那天的阳光如何温暖,记得她头发上的一丝微光,记得我们都曾相信那样的午后会一直延续下去。多年后,再度回到这个阳台,空无一人。那个普通的午后早已随风远逝,却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片段。
@安在
我跟爸妈一起看电视剧,妈妈和我哭得稀里哗啦,爸爸在旁边一脸严肃。后来,我学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在书房一顿嘶吼,高音破音了,妈妈就跑到书房门口冲我笑……当时的我并没意识到,这样的日子只在回忆中了。
@文蔚的小火柴
小时候,吃完晚饭,奶奶在收拾院子,我躺在院里的长凳上看星星,夏天真的繁星满天。十多年过去了,奶奶不在了,城市里也看不到星星了。
@nina

有人说,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后知后觉。很多时候,当我们回首那些难熬的时光,也能品味出不一样的味道。
专心准备考研的那段时间里,我每天往返于图书馆和宿舍之间,每天早起背书,晚上刷题到深夜,梦里都是公式和单词。曾经的爱好全都被我抛下了,生活好像一下子变得索然无味。
虽然早已知道这会是一段孤独且艰难的路,但身处其中,从没想到它会如此难熬。看不到确切的结果,我在焦虑中不止一次想过放弃,压力大到偷偷在回宿舍的路上哭泣,有时候甚至整夜失眠,但就这样一边崩溃,一边又坚持着。那时候,只盼着一切尘埃落定,这样的日子早点结束。
最终,我如愿被录取。再回忆那段时间,往昔的种种痛苦似乎被我自动屏蔽,我记不清背了哪些政治题,记不清最后写英语作文时自己在想什么,我只记得,我心里有个小人,一直在往前冲,想走到灯火通明的地方;只记得我无论白天夜晚都心无旁骛,一心为了梦想坚持着。
全力以赴的感觉真好啊!我会永远怀念它。
@穆穆

或许,生活就像一部电影,我们总是在剧情落幕时,才看懂其中深意。我们可以念及当时,但不必惋惜时间回不去,因为,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当时”,幸福的意义就藏在每一个当下里。愿我们都珍惜!
有没有哪些事
让你感叹“当时只道是寻常”
欢迎留言分享
愿我们带着这些美好的记忆
更从容地走向未来
监制丨王元
主编丨马文佳
编辑丨李娟
©202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丁超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