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企业宣传“收到119万份简历”,真的值得炫耀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6:13:00    

随着2025年毕业季的临近,就业成为毕业生们的头等大事。近日,中核集团招聘官微发文称,“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并配“星星眼”的表情,文章内容为宣传“中核集团2025届春节校园招聘宣讲周圆满收官”。看似平常的一则企业宣传推文,在网络上引发争议,并登上微博热搜榜,后中核自行删除了文章。

为何引发热议?在推文中,企业表示“1730个岗位共收到119万份简历”,平均每个岗位约收到691份简历,企业预计最终录用人数约8000人,相当于每个岗位平均竞争比例接近150:1,录取率不足0.67%,竞争可谓激烈。那么,在中核发布的这一则“喜报”一样的推文背后,一面是毕业生激烈的求职环境,一面却是企业拿着报名数据扬扬自得地炫耀,甚至配上欢喜意味的微表情,着实是有些刺眼,刺痛着求职者们的心。

真的值得炫耀吗?对于企业来说,看似亮眼的招聘成绩,不过是把这120万求职者们当作分母,把他们的选择视为自己的“宣传战报”,缺乏同理心。在社交媒体上,不少应聘者发声,仅“应届生求职的痛苦不该成为企业炫耀的资本”这一观点,就获得了超4.4万人的赞同。求职者的焦虑,被放大在这一组被展示、被消费的数字中,失去了作为个体的主体性与温度,也无视着每一张简历背后的期待。引发争议后,“中核招聘”似是意识到了不妥,再度发文称,“感谢每一份信任,谨记每一份责任,我们将用心倾听、认真记录每一位应聘者的声音”。

据央视网报道,2025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规模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在此就业背景下,企业不必通过强调收到了多少简历来彰显实力,也不必用此种炫耀再度增添求职者的焦虑。对应聘者的将心比心,体现着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感。企业招聘可以更有人情味一些、再有同理心一些,正如中核集团后续的文字,多一些鼓励和温度,少一些“在伤口上撒盐”,才能使“双向选择”不再是一句口号,让招聘市场真正成为发现人才、助力人才成长的沃土。(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