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春眠不觉晓”,为何有些人春季更容易失眠?
【来源:广东省中医药局_养生保健】
早春三月,阳气生发,传统养生观认为这个季节宜早睡早起,但不少人却都感受到了“春困”的烦恼。
“在这个季节,我们经常遇到失眠的患者,白天哈欠连天,怎么都睡不醒,晚上却又怎么都睡不着,或者一直有着做不完的梦,像放电影一般。”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明康文主任中医师介绍,通过起居饮食调理和一些中医特色疗法方式,可以帮助解决春季睡眠质量欠佳的问题。

春季为何容易频频失眠?
都说“春眠不觉晓”,可为什么会频频失眠呢?明康文主任中医师解释,广东的春天气候多变,容易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造成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如果适应能力较差,一旦遇上气温骤变,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就容易出现失眠的情况了。
中医认为,春天与肝气相通,人在春天里容易因为肝血不足,引起肝气郁结,肝郁就会化火,肝火扰乱心神时就会引起失眠。人们在这个季节就是比较容易心烦意乱,难以入睡,尤其现代社会节奏快,生活作息不规律,长此以往也会使肝火上扰心神,导致失眠发生。
如何应对春季失眠?
针灸康复科吴涓副主任中医师介绍,生活起居做好以下四点,有助于调节春季失眠问题:
1.起居有常
春天应晚睡早起,适当户外运动、踏青,均有助于睡眠。
2.饮食规律
失眠者忌辛辣煎炸食物,睡前进食少量零食有助入睡,但要避免过油腻或难消化的食物。
3.戒烟慎酒
虽说酒能助眠,但烟酒性热,更容易扰乱气血运行,损害肝脏,更容易助长春季心肝火旺而致失眠。
4.戒怒忌忧
发脾气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绪波动,失眠多梦。多愁善感、多思多虑都会干扰入睡并导致浅睡眠。

推荐四道春季食疗方来助眠
对应不同的原因导致失眠的人群,明康文推荐了四道春季调理食方,有需要的朋友不妨一试。
1.枣仁龙眼枸杞粥
做法:龙眼肉15克,枸杞子15克,酸枣仁15克,粳米80克。先煮粳米8分钟,随后加入龙眼肉、酸枣仁、枸杞,再煮20分钟变成稀粥即可。
适用人群:心肝血虚导致心神失养引起的心悸易醒失眠者。
2.百合地黄莲子汤
做法:鲜地黄10克,百合30克,鲜莲子30克,煎煮后饮汤。
适用人群:此方养肝肾,润心肺。适用于肺肾阴虚导致的上火烦躁失眠者。
3.玫瑰佛手合欢饮
做法:玫瑰花5克,佛手8克,合欢花10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适用人群:玫瑰花和血散结,佛手疏肝理气,合欢花解郁安神,特别适合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入睡困难,夜间梦多的失眠患者。
4.甘麦大枣汤
做法:浮小麦50克,大枣10个,炙甘草6克,三味共煎,沸后小火20分钟取汤饮。
适用人群:甘麦大枣汤益气和中, 补养心神,除烦安眠。适合于情绪低落、精神恍惚的失眠患者。

可以试试这些中医治法
针灸康复科李建煌主治中医师介绍,在面对失眠问题时,不少人会担心自己依赖药物,中医有许多治疗失眠的非药物疗法,也是不错的选择。
1.针灸治疗
针灸是目前临床治疗失眠非药物疗法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可采用“通督调和针法”,通过针刺穴位,帮助机体恢复阴阳平衡状态,养心安神。一般会在四神聪、印堂、神门等主穴的基础上,再根据证候进行选择,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相应手法进行治疗,每次留针20~30分钟,7次为1个疗程。
2.耳穴疗法
一般取神门、枕、皮质下为主穴,心、肝、脾、肾、交感、内分泌为配穴。治疗前先用 75%酒精消毒耳廓,再用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对准选定的耳穴贴紧并加压,使患者有酸麻胀痛或发热感。患者需要每天自行按压 2~3次,每次每穴 30 秒。上述治疗隔日进行1次,5次为1个疗程。
3.放血疗法
一般取“四花穴”、耳尖穴,用75%乙醇消毒后用三棱针在耳尖穴位处点刺放血,每周2~3次。此法多用于辨证属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胆气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证型的失眠患者。
4.穴位贴敷
取吴茱萸、黄连、酸枣仁各2克,肉桂0.5克,将上述药材捣粉,加入适量白醋,制成直径约2厘米大的丸状药膏。睡前,用医用胶布贴敷于双涌泉穴、神阙穴,次晨取下。隔日一次,3周为一个疗程。此法多用于辨证属心脾两虚、心胆气虚、心肾不交、证型的失眠患者。
5.中药沐足
取柴胡12克、黄芩10克、夜交藤30克、法半夏12克、茯神15克、牡蛎50克、珍珠母30克、枳实12克、丹参30克、甘草6克、竹茹10克、酸枣仁30克、生姜3片。用上述药材浸泡1小时,熬煮20分钟后兑水泡足。浴足时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注意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
此方可疏肝解郁,燥湿健脾,行气化痰,养心安神。适用各种类型失眠患者,症见入睡困难,心烦意乱,失眠多梦,易醒等。■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